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重庆理工大学两江校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方案》和学校对两江校区学生工作的整体要求,确保两江校区学生工作科学、高效、有序开展,特制定两江校区学生工作实施办法。
第二条两江校区的学生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部分职能延伸”的管理模式,学校党委组织部(党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党委人民武装部、招生就业处、校团委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
第三条党委组织部(党校)统筹指导两江校区的学生人党积极党员发展及教育管理工作;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统筹指导两江校区的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资助和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统筹指导两江校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党委人民武装部统筹 指导两江校区学生军训和国防教育工作;招生就业处统筹指导两江校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入学迎新工作;校团委统筹指导两江校区共青团工作;各学院积极配 合两江校区管委会做好本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学教育、适应性教育和养成 教育等工作。
第四条两江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其他入驻两江校区的学院具体负责本学院的学生工作;两江校区党委、两江校区管委会负责其他学院大一新生的学生工作。
第二章指导思想
第五条两江校区管委会的学生工作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学校学生工作的整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以人学教育、适应性教育和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学风建设为中心,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构建新型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为重点,以学生成长服务平台建设和学生工作进社区建设为主要内容,创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章工作模式
第六条 两江校区管委会的学生工作由学生工作办公室、两江校区团委具体负责实施;通过划分学部,建立辅导员工作组和学生工作管理中心具体开展工作。
第七条 学部的划和辅导员工作组的职责:按学生学科、专业性质划分确定四个学部 ,分别为工学部 、信息学部 、社会科学部、文理学部,学生根据专业分属各学部管理。各学部设辅导员工作组,负责学部内的各项学生工作日常事务。各辅导员工作组设负责人一名,选拔工作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担任。
第八条 学生工作管理中心的划分和职责:根据学生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设五个学生工作管理中心,分别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心、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心、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学生党团工作中心、学生社区管理中心。前四个学生工作管理中心负责人由四个学部的辅导员工作组负责人兼任,四个辅导员工作组的辅导员同属于四个学生工作管理中心;学生社区管理中心负责人选拔合适的辅导员担任。
(一)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心: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新生入学教育、适应性教育、养成教育、安全教育、学生军训、学生交接、校规校纪教育、违纪学生处理、申诉等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
(二) 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心:负责贫困生认定、各类奖助学金评审发放、贷款申请发放、学生档案管理、学生证办理、勤工助学、大学生医保、学生工作档案和物资管理、学生搬迁等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
(三) 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负责心理健康测评和建档、心理危机排查和干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
(四) 学生党团工作中心:负责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和培训、党员发展、党员的经常教育、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党费收缴、党员信息化建设、党员档案管理等学生党员发展及教育管理工作;负责共青团的建设、校园文化、学生科研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团学组织、团校、团等共青团工作。
(五) 学生社区管理中心:负责学生住宿安排、寝室文化建设、学生自律委员会建设和管理、学生离校手续办理等社区管理工作;协助后勤管理办公室做好学生宿舍水电费交纳等。
第九条辅导员的组成和职责
(一)辅导员的组成:辅导员包括专职和兼职两类,其中专职辅导员包括人事关系在两江校区管委会的辅导员、花溪校区相关学院抽调的辅导员、“三种经历锻炼” 的青年教师;兼职辅导员在两江校区管委会职员中选聘。
(二)辅导员的职责:辅导员负责一定数量的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和班级管理工作;同时担任学生工作管理中心的事务专责,具体负责两江校区管委会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资助、日常事务管理、共青团工作、学生党建和学生安全稳定等专项学生事务工作。
第四章工作内容
第十条 两江校区管委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教育、管理和服务相结合, 夯实“学生成长服务平台和学生工作进社区”两大建设,完善服务体系,规范服务制度,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探索集学生党团工作,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于一体的新型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供服务和保障。
第十一条 学生成长服务平台建设
(一)学生学习与发展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两江讲坛、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名师讲坛、院长教授讲坛、沙龙;开展素质课堂,播放名家讲坛光盘、基础学科竞赛、学术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 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二) 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服务平台'采取条块结合,多重覆盖的模式,依托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适当延伸花溪校区传统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校园文化。同时结合两江校区实际开展两江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比如举办新年晚会、两江音乐节、两江体育节、高雅艺术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诗歌朗诵大赛、微电影大赛、校史知识竞答、征文比赛、篮球赛、足球赛、周末影院等活动,营造主题鲜明、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逐步构建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系,开创拥有两江校区特色的校园文化新品牌。
(三) 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平台:积极扩大与两江校区周边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的岗位,帮助学生锻炼成长,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两江新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同时针对两江校区管理实际,在校内建立学生服务大厅等,设置勤工助学岗位,既学生得到锻炼,又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加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平台:依托学校心理健康与成才服务中心健全两江校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心理评估机制和心理健康跟踪调查机制等工作机制,建立一支以两江校区管委会辅导员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积极开展以预防和疏导为主的心理教育引导和咨询,确保学生健康有序地学习和生活。
(五) 学生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一站式”学生服务平台,包括收费结算、一卡通服务、网络服务、教学事务、学生社区服务、户籍和身份证办理、学生资助、学生医保与保险、学生证和团员证办理、维权与投诉、失物招领、学生会和社团服务等窗口,开展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服务项目和内容,解决学生困难、方便学生办事、维护学生权益、帮助学生成才。
(六) 学生交流和沟通服务平台:建立有效的师生沟通机制,设立管委会领导信箱、接待学生来访、联系学生班级、召开学生座谈会、到学生宿舍走访调研等,加强管委会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学生信息联络员制度,及时掌握学生需求;建立学生情况问题反映、反馈与限期解决机制,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
第十二条 学生工作进社区建设
(一)全体辅导员进社区:将全体辅导员的办公室和值班宿舍设置在学生社区,在每栋学生公寓楼设立辅导员工作组并配备辅导员,实现辅导员与学生同在一个社区学习、工作和生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处理学生有关问题,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开展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指导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
(二)学生党团组织进社区'将学生党支部设在学生社区,设立党支部办公室和党员服务站,作为党群服务中心延伸区,建立党员接待制度,学生党员轮流值班,接受学生的来访或咨询,为学生排忧解难。将校区团委办公室和各种学生组织活 动室设置在学生社区,广泛开展各类学生活动,为广大团员青年服务。在学生社区建立学生党团活动室,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团活动,努力将党团活动室建设成 “学生之家”。
(三)学生学习与发展进社区:将校区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建立在学生社区,设立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组,建立导师工作室,选聘校外专家学者和优秀校友担任学生人生导师,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帮助学生解疑释惑,规划人生;选聘校内知名教授、优秀教师担任学生的学业导师,大力开展专业教育活动和教授 导学活动,引领学生学习和成长。同时在学习与发展中心设置答疑坊,安排各种基础课程的学生答疑;设置外语角,安排外语交流、学习和座谈;设置学习方法工作坊,安排学生学习方法交流和访谈;设置精英项目计划,培育学生精英和学生骨干。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提供学生各种服务,帮助学生成才。
(四)学生自律组织进社区:建立学生社区自律委员会,保障学生在社区的正常学习、生活,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区文化内涵和层次。重点做好社区安全卫生监督检查、纪律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等。建立楼栋长、学生楼层长、寝室室长三级梯队,参与本楼栋、本楼层、本寝室文明卫生管理和文化建设;设立文明监督岗,负责本楼栋轮流值班,参与楼栋安全值班,并负责对学生的日常文明卫生行为进行检查和监督。
(五) 校园文化进社区:将学生社区建设成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之一,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公益、志愿服务等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富有两江校区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六)学生素质拓展进社区:将各种形式的素质拓展活动引人学生社区,为学生锻炼自我、拓展素质搭建舞台。特别是依托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学生高度集中在社区学习和生活这一特点,加强“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
(七) 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在学生社区建立心理咨询室、身心放松室、宣泄疏 导室等心理健康基础功能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指导老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 普查、心理素质测评和心理咨询指导及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等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特别帮助学生及时排解学习和生活的困惑,解决常见的心理、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的不适应。重点加强新生适应性 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新的人生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新生与人相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参与各种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八) 安全保卫进社区:将“校园110安报警点设置在学生社区,保障安全管理的定期巡查和快速反应;建立社区安全事件预防、报告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安全;设立勤工助学岗,协助楼栋管理员进行公寓楼栋日常安全值班和公寓电梯日常运行控制。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重庆理工大学两江校区学生工作实 施办法(试行)》(重理工委发〔2014〕31号)同时废止。